榆陽美食
羊雜碎
早晨起來喝碗雜碎已經成了榆林人的日常習慣。羊雜碎,貴在雜、碎,不雜不碎,吃起來就沒味兒。羊的頭蹄血肺,心肝肚腸,統統不丟棄,少了一樣,做出來的雜碎吃起來便寡淡無味。由于羊雜碎集羊內臟于一鍋,形色繁多,肉質各異,味道酸辣兼宜,無腥不膩,湯鮮味美,入口生津,營養豐富。在氣候偏冷的北方食用可御冷逐寒,食用時按照個人口味佐以辣面、香菜、蔥絲、姜粉等。食者往往半碗才下肚,便通身生熱,一碗吃完,則熱汗淋漓,渾身暢快。
榆林豆腐
馳名中外的榆林豆腐因采用普惠泉流出的桃花水做出,白嫩細膩,香甜可口,再經獨特工藝制作,口感好,白嫩細膩,營養豐富,品質精良,屬純天然綠色食品,是榆林地方第一名菜。明正德年間,武宗朱厚照巡視榆林,地方官將豆腐上供,武宗食后,稱贊不絕,嘆為京城御廚所不及,在榆每日必食之。
洋芋擦擦
洋芋擦擦”作為陜北傳統飯食之一,是榆林人飯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菜,又名“洋芋丸子”、“山藥丸子”。此菜加工時將土豆用擦子擦成一寸長的薄片,拌入花椒、蔥絲、姜粉、鹽末等,同面粉攪勻,上籠蒸熟。食用時,盛入大碗,調入自制的西紅柿醬及其他調味品即可。夜市上來上一碗炒洋芋擦擦,美味又滿足。
糖棋子
榆林糖棋子選用面粉,先將一定數量雞蛋打開、加入面中。植物油加熱燒熟,紅糖用開水溶化,(紅糖比例可視個人口味,喜好加減)加少許食用堿攪均,乘熱一并倒入面粉(這種燙水和面方法在做餅中,也經常見到)中和均。擱置二至二十分鐘醒面,上案搓條,分成一兩左右的小劑子,表面蘸油,搟成餅子狀,上爐烤熟,即可食用。由于面粉用熱油和開水燙熟,面粉中的麥芽糖被激活,再加紅糖后,糖棋子黑里透紅,由于幾乎不加水,酥甜綿軟,口感溫潤。是榆林人離不開的首選早餐。
拼三鮮
“拼三鮮” 將熟豬肉切成寬1公分的片,紅燒紅燜各半,洋芋炸成片,粉皮切成條;用生肉加調料制成水丸子、炸丸子、酥肉塊。待肉湯加水燒開后,放入豬肉、丸子、酥肉塊、粉皮、再配以蝦米、水木耳、水黃花、海帶絲、生姜米、胡椒面、韭黃、蔥花、芫荽、鹽、醬油、味精、菠菜等配料。此菜色澤鮮艷、醇香味濃,“拼三鮮”味道鮮美,香氣襲人,也是榆林紅白喜事及宴席的壓軸大菜。
沙蓋拌疙瘩
“沙蓋拌疙瘩”選取的是榆林沙地中特有的一種野菜—沙蓋。它是由腌制的沙蓋菜、土豆、豆腐粒、還有面疙瘩混合熬制而成的,粘稠的味道成了很多人的鐘愛。
陜北大燴菜
陜北的最有特色的一道風味,雖然此菜源于內蒙,但是隨著在陜北的落地生根加進去了許多陜北獨特的風味,其主要有粉條、瘦肉、土豆、蔬菜等組成,味道鮮美,回味無窮。
扁食
扁食是榆林特有美食,扁食餡兒以羊肉加黃蘿卜為主料,輔以各種佐料,蒸煮皆可。榆林地區正月初一早飯必吃扁食。舊時每逢喜慶節日,或接待貴客也吃扁食,新婚次晨,新人必須吃“兒女扁食”,吃了兒女扁食寓意將會兒女滿堂。榆林各地都有扁食,做法大致相同。
炸豆奶
炸豆奶是陜西榆林的特色名小吃,是用豆漿為主要原料制成,故名炸豆奶。榆林為古代塞上著名的城鎮,城東有三教庵,內有一眼“普惠泉”,泉水清涼甘甜,富含礦物質。用此水磨豆漿制作豆腐,味道殊美。榆林炸豆奶舊時就是用此泉水磨豆漿制作的。
鎮川碗托
碗托,會添加精心制作最佳配料麻辣豬肝。麻辣肝子的做法也簡單,但要選好炒肝子的油,這樣炒出來的肝子才香。炒肝子的調料有蒜、生姜、蔥、辣椒等。豬肝子炒好后,把碗托切成又長又薄的條狀,再把麻辣肝子澆上,一碗光滑細嫩、清香利口、風味獨特的鎮川碗托就做好了。
鎮川干爐
溫水和面,包一撮干面粉(加鹽),手壓成形,先烙后烤而成,內空外脆,最宜貯存或上路做干糧。和面時加油可制作油干爐,又酥又脆,順口溜道:“吃著香,咬著脆,飽嗝上來干爐味”。
注:圖文編輯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