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物與賦魅”黃河文化孕育中的傳統手工藝研討會
這是一場文化的饕餮盛宴
也是一次學術的激情碰撞
“造物與賦魅:黃河文化孕育中的傳統手工藝”
學術研討會圓滿舉辦
讓我們一起走進現場
感受藝術的氣息吧
領悟黃河造物藝術
賦魅黃河高質量發展
晴日暖風生麥氣 綠陰幽草勝花時
6月19日到20日期間,在這個夏日朗空的日子里,我們與來自全國各地30余位美術界專家學者集聚塞上名城、魅力榆林,共同迎來“造物與賦魅:黃河文化孕育中的傳統手工藝”學術研討會的順利召開!
本次活動由中國美術家協會工藝美術藝術委員會、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重大項目“中華傳統造物藝術體系與設計文獻研究”課題組、中共榆林市委宣傳部、榆林市文化和旅游局聯合主辦,由西安美術學院公共藝術系、實驗藝術系,陜文投集團榆林文旅公司承辦。
榆林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曾德超出席開幕式并宣布研討會開幕,榆林市委常委、榆林市副市長李二中,陜文投集團黨委副書記王景龍出席會議并致辭,市直有關部門、藝術家、專家學者、高校師生、新聞媒體、藝術愛好者等近200人共同參會。
弘揚黃河文化
堅定文化自信
△歌手李朝陽演唱陜北民歌《走三邊》
一首嘹亮的陜北民歌《走三邊》唱響了晴空,也將陜北文化與黃河文化的淵源用嘹亮的歌聲傳遞出來。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它以文化之魂供給中華民族文明傳承發展的源頭活水。
△榆林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曾德超宣布開幕
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民協主席、中國美術家協會工藝美術委員會主任潘魯生在視頻致辭中表示:“要進一步認真發掘和總結黃河文化的精神內涵,解讀其文化精髓,用傳統造物藝術的中華智慧樹牢文化自信,使之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中發揮作用。同時,要進一步探索發展路徑,找準目標定位,推動傳統工藝的當代轉化和高質量發展?!?/p>
△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民協主席、中國美術家協會工藝美術委員會主任潘魯生致辭
李二中表示:“榆林具有豐富的黃河文化資源,近年來,榆林正努力根據國家戰略,建設黃河國家文化公園榆林段,并實施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發展工程,本次研討會在黃河文化富集區陜西省榆林市舉辦,對榆林探索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新路徑,邁進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新步伐具有重要意義?!?/p>
△榆林市委常委、榆林市副市長李二中致辭
王景龍表示:“榆林文旅應以這場研討會為契機,圍繞黃河文化,深入梳理挖掘榆林豐富的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等資源,助力榆林市統籌推進黃河文化保護傳承弘揚工程,為榆林文化產業發展貢獻更大力量?!?/span>
△陜文投集團黨委副書記王景龍致辭
專家學者云集
奉獻黃河文化盛宴
認真發掘和總結黃河文化的精神內涵
全面系統地解讀黃河文化的精髓
以傳統造物藝術的中華智慧樹牢文化自信
研討會上,中國人民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研究所所長、文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特邀專家金元浦以及中國美協工藝美術藝委會圍繞《傳統工藝,前衛物感與美的創新》《中國生活美學的“長物閑賞”》《對三星堆考古的認識》《為什么是黃河?為什么是陜北?為什么是民間?為什么是石獅子?》《生態復現與技藝再生》《傳統手工藝保護與文化創新》《傳統藝術語言的當代轉換》《民間藝術的現代審美》《考工集藝——傳統關中民藝的創作與再生》《河山的故事》等精彩主題進行發言。
此外,該研討會從今年2月起,即開始面向全國征文,最終選中其中10位論文作者發表了《文化基因視域下的手工藝研究——以剪紙技藝為例》《美育背景下的傳統手工藝保護與文化創新》《守奇造境·藝術城市——文化遺產賦能城市超級IP》等主旨發言。
同時主辦方還將編輯出版《“造物與賦魅:黃河文化孕育中的傳統手工藝”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進一步為宣傳和挖掘沿黃地區文化資源、培育新時代黃河精神貢獻更大力量。
△中國人民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研究所所長、文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特邀專家金元浦作主題發言
△中國美協工藝美術藝委會委員,西安美術學院公共藝術系主任王檬檬發言
△中國美協工藝美術藝委會委員,魯迅美術學院工藝美術系主任林棟發言
△西安美術學院實驗藝術系副教授,碩士生導師郭慶豐發言
榆林文投藝術職業學校
和陜北石雕博物館精彩亮相
創意賦能藝術 文化點亮未來
當天我們還迎來了榆林文投藝術職業學校和陜北石雕博物館的正式揭牌和開放,充分體現了榆林文旅作為國有文化企業對藝術人才培養以及對榆林傳統手工藝的保護傳承弘揚工作的重視。
△榆林文投藝術職業學校揭牌儀式
榆林文投藝術職業學校
榆林文投藝術職業學校是經榆林批準設立、市教育局直屬的唯一的一所全日制職業高中,學校與陜文投集團榆林文旅公司合作共建,致力于讓所有懷揣藝術夢想的學子,接受最高品質的藝術職業教育和文化素質教育,開設音樂表演、舞蹈表演、美術繪畫、播音與節目主持、廣播影視節目制作五大專業,為榆林的文化藝術事業發展貢獻力量。
陜北石雕博物館
△陜北石雕博物館揭牌儀式
博物館以展示、保護陜北黃河流域歷史悠久、博大精深、藝術造詣非凡的民間石雕文化為目的,館內藏有近300件包括鎮山、鎮村、鎮宅等民間石鎮物,并有大量利用煤礦工業廢舊機械鋼板改造的工業實驗藝術作品、壁燈、創意家具等。
走進博物館,片石壘成的展示墻、姿態各異的石雕、極具藝術想象力的面具裝飾……目及之處都是造詣非凡的藝術作品。讓人不禁感嘆先人用智慧的雙手和一把鐵鑿,雕刀,將堅硬的石頭藝術美化,構成了人類燦爛文化的組成部分,成為歷史文明的不朽見證者。相信不久的將來,這里必將成為中能文創園內的又一處在地文化展示地和網紅打卡地。
園區展覽風采
大型實驗藝術作品
《黃河的衣裳》及文獻展
這是一幅由萬里黃河沿線
1000名手工藝人共同創作
1000塊不同圖案繡片縫制而成的
世界罕見藝術品《黃河的衣裳》
總長64米,寬1.68米
從黃河源頭至入???/p>
共9個省區 5460公里
每塊拼接的作品中有不同的文化元素
詮釋了日常生活
將親切而生活化的美呈現在我們面前
為我們留下了黃河哺育的中華兒女
樸實、平凡、卻又鮮活的生活縮影
“金石漢韻”
漢畫像石拓片展
金石傳拓 古風石韻
若沒有拓片 將難睹廬山真容 遂成“迷局”
許多已散損壞的作品
因有拓片傳世
才能感受原碑刻的內容及風采
這里的一副副作品
將我們瞬間帶回到漢代
一睹漢畫像的藝術文化風采
非物質文化遺產精品展
多彩非遺 薪火相傳
手藝精湛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
為我們獻上了奇妙有趣的非遺作品
讓更多人了解非遺、認識非遺、傳承非遺
工藝文化考察
19日會后,與會專家學者們共同參觀了榆林朔方博物館、走進榆林大劇院小劇場觀演《歌從陜北來》。觀歷史遺跡的滄桑壯美,聽陜北文化的濃縮薈萃,體驗陜北文化歷史的見證,文化的回音!
△參觀朔方博物館
△觀演《歌從陜北來》
6月20日,專家學者們還走進具有4300多年歷史的神木石峁遺址,欣賞遺址的建筑藝術、石雕藝術、文化藝術。綿延的城墻和散落的石頭,在波瀾壯闊的高原上講述著悠遠的歷史,見證著石峁古城曾經的繁榮與輝煌。
△參觀石峁遺址
線上線下齊聯動
全網播放量超過150萬次
為了滿足全國廣大學術愛好者的要求,并讓更多的群體關注黃河文化,研究黃河文化,弘揚黃河文化,此次研討會及園區的文化活動全程通過央視頻、新華社、今日頭條、抖音、快手、愛奇藝、優酷、嗶哩嗶哩等十八家網絡直播平臺進行同步直播,截止目前全網總播放量超150萬次,引起社會各界人士紛紛點贊、討論,形成了一次云上黃河文化盛宴。
此次研討會的成功舉辦,將促進全社會進一步了解黃河文化中傳統手工藝所蘊含的生存智慧和時代價值,呈現中華民族共同持有的生活美學認知、人倫道德追求、主觀幸福感和社會價值判斷。
后期我們還將對本次研討會的成果及主旨發言進行專題分享,請大家請持續關注榆林文旅公眾微信號。
歡迎大家來中能文創園參觀
開啟品味文化、享受藝術之旅
上一篇:榆林首家丨榆林文投藝術職業高中為藝術的夢想插上騰飛的翅膀!
下一篇:沒有了!